想要避免寶寶乳頭混肴,6大預防方式就要留意才行!
懷胎10月後生下寶寶,媽媽總是希望可以透過親餵的方式,補足寶寶所需營養並加強親子間的連結。故當寶寶產生乳頭混肴現象時,媽咪們總是擔心親餵寶寶不買單?而寶寶在吸吮的過程中,總是分不清楚乳頭與奶嘴的差異,究竟有何方式可以預防寶寶混肴?如果你是正在擔心此問題的媽咪們,那就看過來!本篇將替各位愛子心切的媽媽,提供預防與解決方式,讓寶寶乳頭混肴問題不在困擾妳!
乳頭混肴是什麼意思?為什麼會發生?
所謂的「乳頭混淆」,顧名思義就是把媽咪的「乳頭」跟「奶嘴」搞混了。主要是因為寶寶在吸吮媽媽乳頭,也就是親餵時,通常嘴巴要張的很大、花費較多力氣才能成功喝到奶水;反之,當寶寶在瓶餵時,僅需將嘴巴微微張開、輕輕吸吮就能夠讓奶水順利流出。由於兩種吸吮與哺餵方式不同,寶寶就容易分辨不出差異而用錯誤的方式吸吮,導致媽咪親餵過程不順利。
「乳頭混肴」跟「流速混肴」一樣嗎?
台中母乳諮詢中心沈貞俐醫師指出,寶寶不喜歡吸吮親餵的媽咪乳頭,除了有可能是「乳頭混淆」外,也有可能是因為「流速混淆」造成。由於新生寶寶剛含住乳頭時,奶水並不會自動流出,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快速吸吮過程,才能刺激噴乳反射。
反觀,若是利用奶瓶吸奶時,寶寶只要輕輕吸吮,便會有奶水流出。且流速快、流量穩定,寶寶當然會比較喜歡這種餵食的方式。故當寶寶產生「乳頭混淆」的情況,可能會在吸吮媽咪乳頭時,嘴巴張得很小或只含住或咬住乳頭前方,這樣不但會讓媽咪有疼痛及不適感,甚至還有可能破皮受傷,影響親餵的過程。
當寶寶「乳頭混淆」更嚴重時,甚至可能會產生寶寶完全拒絕、排斥親餵狀況發生喔!這樣也會讓媽咪感到非常挫折,如果又沒有定期擠乳,也會讓媽咪的乳汁分泌量跟著下降。
乳頭混肴6大預防方式看這邊!
其實寶寶乳頭混淆的情況,也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提早預防。基本上,只要媽咪在哺乳時,有確實做好預防措施,就能夠讓寶寶快樂吸奶,媽咪也能獲得成就感。其預防方式如下:
1. 不要過早使用奶嘴與奶瓶
許多醫界都認為不應該過早讓孩子接觸奶瓶奶嘴,這樣可能會難以建立正常的親餵模式。像是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醫師即建議:出生兩週內,應該避免使用奶瓶與奶嘴。先讓寶寶熟悉媽咪的乳房與吸吮的感覺與技巧後,才能避免「乳頭混淆」的情況產生。
2. 選擇口徑較寬的奶瓶
由於寬口徑的奶瓶形狀和乳頭較接近,讓寶寶在吸吮時嘴巴張得較大,就像在吸吮真實的乳頭一樣,可以降低乳頭混淆發生率。除此之外,媽咪若是選擇與自己乳暈大小相近的口徑,也是有相同效果的喔!
3. 使用小洞口奶嘴
洞口較小的奶嘴,也意味著較難以快速流出奶水。前面有提及寶寶可能會因為吸吮乳頭與奶嘴的流速、流量效率不一,而產生乳頭混淆或抗拒親餵。故可使用小洞口的奶嘴,就能夠讓寶寶習慣固定的流速,就不會產生「乳頭混淆」了。
4. 調整餵乳姿勢
有些時候寶寶排斥媽咪的親餵,不一定是因為「乳頭混淆」原因,也有可能是因為在吸吮過程中姿勢不正確,導致寶寶沒有將乳頭完全含入而吸不到奶。同時這也會使寶寶感到挫折、疲累、飢餓,自然會開始抗拒排斥。所以媽咪在哺餵的時候,可以觀察一下寶寶是否有吸到奶水並且順暢,再慢慢調整成彼此都舒服的姿勢即可。
5. 親餵次數多於瓶餵
當寶寶進入到開始使用瓶餵的階段時,媽咪要盡量保持一定次數和比例的親餵時間。再配合上述其他方式,讓寶寶用奶瓶喝奶的同時,也能記得吸吮乳頭的感覺。
6. 其他照顧者負責瓶餵
此外,也可以和其他的照顧者,像是爸爸、爺爺奶奶來負責瓶餵。這樣子做的話,可以在寶寶的心中建立「媽媽的感覺是親餵;其他照顧者的感覺是瓶餵」的習慣。透過寶寶的自然學習與養成,也能避免「乳頭混淆」情況發生。
寶寶已經乳頭混肴了,有解決的方法嗎?
雖然可以提前預防,但如果寶寶還是不小心發生「乳頭混淆」也不需要擔心。也可以透過以下的方式,來重新與寶寶建立親餵模式:
✅ 隨時抽空擠乳、吸吮時用手推擠
媽咪大約每隔 3~4 個小時便可以擠乳,有些乳房分泌量比較多的話,只要感到乳房腫脹就隨時可以進行擠乳。這樣做的原因,主要是如果寶寶產生乳頭混淆或是抗拒親餵,至少媽咪可以將乳汁保存下來,並保持乳頭刺激頻率,降低乳汁分泌量下降的問題與擔憂。而寶寶吸吮時,也可以用手幫忙輔助,讓寶寶吸吮過程更輕鬆、簡單,有助於提升寶寶渴望親餵的欲望。
✅ 哺乳前更多肌膚接觸
在餵奶前,可以先花半小時與寶寶來點親密的肌膚接觸。讓寶寶靠近乳房並熟悉媽媽的身體和味道,這樣做也能讓寶寶更熟悉親餵的感覺。
✅ 與寶寶一起複習正確吸吮方式
前面有提到,寶寶抗拒親餵的原因除了「乳頭混淆」外,也有可能是因為餵奶的姿勢不正確。故當寶寶已經產生排斥的情形,媽咪可以在餵奶前先想好正確的姿勢,確認寶寶可以順利吸到再開始餵奶過程,才能順利親餵。
✅ 在寶寶快睡著時親餵、切勿等到很餓才餵奶
當寶寶快要睡著時進行親餵,寶寶通常不會想太多,而是會直覺性地直接開始吸乳頭,這樣也能讓親餵的過程更加順利。媽咪也要記得,千萬不要等到寶寶很餓才給予乳頭哺餵。因為正處在飢餓狀態下的寶寶,是很容易沒有耐心。如果發現沒什麼奶水量就會開始嚎啕大哭,而還沒有很餓的寶寶相對來說,就會比較有耐心慢慢吸吮,所以最好趁這個時機趕快親餵。
乳頭混肴常見QA
其實平常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,也可以透過一些徵兆來判斷寶寶是否產生「乳頭混淆」的情況。而有些職場女性媽媽會擔心自己沒有很多時間可以親餵,反而會增加「乳頭混淆」發生的機率,以下就幫大家整理乳頭混淆的常見問題並解惑:
Q1. 有哪些徵兆可以判斷寶寶產生「乳頭混淆」現象?
寶寶如果在吸吮的過程中,利用舌頭將乳頭頂出口外,甚至完全拒絕親餵,或是寶寶的嘴巴張得很小,只含住乳頭而造成媽咪不適感,都有可能是因為產生「乳頭混淆」。此外,寶寶如果在喝奶的過程變得易怒、焦躁,也有可能是因為吸奶效率過低,且媽媽本身的分泌乳汁量也變少,都是造成寶寶「乳頭混淆」的原因。
Q2. 如果我是職場女性怎麼辦?
有些職場女性媽咪們,會擔心生產後太快回公司,可能就會讓寶寶因為吸母奶的次數過少而產「乳頭混淆」情況。不過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醫師指出:在生產兩週內,讓寶寶保持吸乳頭的習慣,後面轉成瓶餵也很少會發生「乳頭混淆」的現象。若媽咪還是很擔心,也可以定期將母奶擠在瓶內,讓爸爸負責瓶餵。除了可以讓寶寶正常喝到母奶、順利排空乳汁降低乳腺炎外,也可以讓爸爸一起參與育兒工作。
Q3. 如果寶寶因此拒絕喝奶瓶?
寶寶如果拒絕喝奶瓶,那就會建議媽媽可以選擇與乳頭較為相似的奶嘴,或是將乳汁放在杯裡改為杯餵。媽咪也可以藉由自身親餵,另外請其他照顧者負責瓶餵喔!
Q4. 如果已經產生乳頭混淆,是否還有可能回到親餵?
其實在許多臨床的案例上,有不少寶寶是從原本拒絕親餵到後來又願意嘗試喝母奶的例子。不過這樣的過程,最重要的是媽媽要有耐心、循循序漸進慢慢來,不可以因為過度急躁而半強迫、逼迫,而是要讓寶寶在身心放鬆的狀態下,重新接觸吸吮母奶的感覺。
有些媽媽會採取較快速、直接的方式,就是不給予瓶餵。雖然這樣確實能夠回到親餵模式,避免寶寶產生「乳頭混淆」,但對寶寶的身體健康和身心都有可能造成影響,故不建議這樣做。建議瓶餵時,要選擇類似媽咪乳頭大小的奶嘴,讓寶寶熟悉其吸吮的感覺,使得寶寶不產生「乳頭混淆」的狀況發生喔!